TAGS

Filmmaking (12) in LAing~ (27) in SFing (5) in travel... (20) Intern (4) Life-ing (20) Notes (9)

2012/07/16

[Festing] After watching so many films, it is my turn to film //0715

在DGA一次嗑完兩場電影,是極累後的極度振奮,就把期中考踢得遠遠的吧 =) 



兩部比較下來,還是比較喜歡第二部Eliott,不管是導演的手法、運鏡、音樂、剪接,都是第二部的導演技高一籌。而兩部電影都是在紐約完成的,而兩部電影也呈現出紐約市不同的面向,而兩部電影都有一個突兀但美好的結局,讓我這個吃慣台灣電影悲情路線的觀影者反而有點無法下嚥!



一直很喜歡Eliott導演映後座談所分享的一些概念。他說他寧願在電影裡面放多一點種族議題,而非性別的議題,因為在紐約,種族仍是以另外一種形式盤旋在紐約人的既定印象裡面,而性別,早成為大家見怪不怪的閒話家常了,所以要不要變性、要不要結婚、要不要出櫃就不用在花鏡頭說教了!導演是拉丁裔/義大利血統,電影裡面充斥大量的非白人的美好元素,而從他身上我也看到一個導演如何轉譯他身上的故事成電影,他龐大家庭的過去、他在女主角投射他姐姐的影子、他如何導戲、如何談笑風生,太迷人了!而我身為一個觀影者,還是不夠成熟看進他編織在故事線的種種象徵、意象、電影語言,不是都已經學電影學了三個禮拜了嗎?

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說:對拉丁裔的女人來說,25歲、結婚生子,妳就不再是個孩子,但對同志來說,25歲,算甚麼呢?你還是可以當個狂放不羈、享受青春、逃避成長的男孩女孩。It really shocks me。這樣的觀察只有用力生活過的人才能看清,只有將自己剖開、把身上的故事一片片剝掉審視後才能獲得吧!在映後座談裡,有好幾次有想哭的衝動,看著導演、製片、女主角站在台上,說著自己的過去、說導戲的過程、說拍戲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、說好萊塢的製片公司如何力勸製作群少放一點種族元素、說失敗和克服、被觀眾真誠的讚美,當然,每部成功的電影在映前映後,導演一定是溫暖而風趣的,但我在感動之餘,也要適時把自己拉回來,思索現實的種種情境,望進自己。

走出電影院,在洛杉磯的陽光下狠狠曬著。我是一個沒有故事的人吧!我的生命對我來說,還是太過安全。當我把自己剝光,赤裸裸的端視腳邊,只有實體的外在衣物,但不存在更有重量的悲喜。

雖然志已不在導演,但想要從事藝術,沒有一丁點的過往可供說嘴,行嗎?

**

紀錄片開始緩緩的運轉了!透過中國女孩的引介正式認識了紀錄片的男主角。接下來我會跟著他,記錄他的生活和學習。在黃昏的光影下走入他的租屋處,這將會是我未來一兩個禮拜很熟悉的地方吧!希望囉~禮拜二會和他去SMC上課,和他一起回家,然後有一些簡短的訪問。也寫信給他溝通課的教授,希望能讓我進去旁聽和做一些簡單的攝錄。

明天電影課在問問另外幾位中國女孩,想知道他們有沒有意願被我的鏡頭記錄,仍在等旻旻的回信,很想和老師聊聊,看能不能產生一些新的啟發。

結尾的呈現也差不多成形。請大家拭目以待,看我如何抽絲剝繭,所謂的真實。

明天電影課完一定要好好規劃,可不能亂槍打鳥,在LA的現在過去與未來,會被影像占滿,而我很期待。

**

今晚瀏覽臉書一回,傷心一回。不斷告訴自己不要陷入比較的漩渦,我就是我,沒有必要把開心的鑰匙交給他者,而我已經活得夠好了!

名次公布,大躍進,大三,不想放棄。

In LA, exposition of my film is already set, rising action is high enough, and it is time for climax. I can feel that.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